连日来
市公安局反诈中心频频接到
中小学生玩手机时遭遇诈骗的警情
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
在探索网络世界的
同时却不幸成为了诈骗分子的新目标
警方对此高度重视呼吁广大市民守护孩子们的假期网络安全
谨防落入诈骗陷阱
2024年12月27日,我市一名小学生在使用手机搜索作文时,被不法分子盯上。这些狡猾的犯罪分子冒充警察,以账号涉嫌诈骗需配合调查为借口,诱导孩子加QQ并开启屏幕共享功能。结果,孩子家长的银行卡被盗刷10000多元!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案例啊!
市公安局反诈中心主任
刘国良介绍“这个过程中有个共享屏幕功能,小孩子点过之后,手机画面对方就都能看到了。这个犯罪分子不知道手机里到底有多少钱,他首先让小孩打开微信,之后让小孩提现一块钱,提现后,手机就会收到银行卡的短信提醒,提示卡里余额还剩多少钱,然后再让小孩通过支付宝、微信或者是银行卡APP,按扫码付款的方式,把这个银行卡里的钱给扫出去。”
“转账的大部分都是通过小孩拿手机来刷大人的人脸,然后通过验证再绑定银行卡,通过刷二维码的方式,在大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把卡里的现金转出去,请保管好自己的手机,一定切记不能让孩子单独使用。
”骗术大揭秘
1.进行筛选,取得联系诈骗分子事先通过非法渠道获取手机使用人信息,发现系未成年人使用,便通过社交软件与被害人取得联系。
2.恐吓、威胁骗子利用未成年人涉世不深且胆小的心理,自称是“公检法”的工作人员,用“拘留”“坐牢”“涉嫌违法犯罪”等用词进行恐吓、威胁,让受害人产生恐惧心理。
3.目标指向家长的手机骗子会询问未成年人身边是否有家长,确保孩子身边没人且家长手机内有钱款后,让孩子进行操作。
4.视频通话或远程操作骗子会全程让孩子使用一部手机开启视频通话,然后用开启视频的手机全程操控孩子使用家长手机进行转账或者指导孩子在家长手机下载远程操作软件,远程控制家长手机。学生社会经验不足识骗能力弱很容易掉进骗子布下的陷阱如何防止孩子们被诈骗呢?
警方提醒:
寒假将至,请广大市民务必保管好自己的手机,切记不能让孩子单独使用!同时,家长们也要加强对孩子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守护孩子们的网络安全,防止他们落入诈骗陷阱。
“冒充公检法”诈骗,对于缺乏社会经验,判断力不强的未成年来说,杀伤力是极强的。各位家长要积极帮助孩子做到以下几点:
骗子大多都是通过网络渠道去接近孩子实行诈骗。家长要避免孩子沉迷网络,经常对年龄较小的孩子使用的电子产品进行检查。
2.家长不要把各类支付密码告诉孩子。家长也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银行卡等物品,以免其受骗后大额转账汇款。
3.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警觉性,增强孩子的防骗意识,明确告诉孩子警方不会通过线上聊天工具办案,更不会以办案的名义要求转账。